聖經中有一段話:「你們中間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誰願為首,就必作你們的僕人。」在聖經當中的領導哲學,領導者不是高人一等,等著部屬將工作成果「進貢」,反倒是走下台階,真心地為部屬的需要服務。聖經裡另一段耶穌為他的門徒(弟子們)洗腳的記載,就是這領導哲學的註腳。
基於此,我的想法是:如果你有優秀的部屬,當主管的責任之一就是服務他們,成就他們的夢想,幫助他們發揮更大的影響力,被更多人看見。在「教練式領導」的理論中,有個績效表現公式是:「P(performance)績效=p(potential)潛力 – i(interference)干擾」。幫助你的部屬發現弱點,減低干擾,必定能激發他們的潛力,讓整個團隊的工作表現更上一層。
但或許,我們有的時候會想:如果部屬的表現勝過我,是不是就會取代我的位置?這個想法的背後其實潛藏了恐懼,隨之而來的行動便會是打壓部屬表現,遮蔽部屬功勞,甚至出現搶功等等的行為,導致主管與部屬站在對立面,最後,優秀部屬不得不黯然離開團隊。
倘若,我們換個想法,有沒有可能是「優秀的部屬的確可以取代我的位置,但是我也更上一層,升到更高的位置」呢?在這個想法底下,主管跟部屬不再對立,而是站在同一邊。主管若對團隊有正確規劃與帶領,部屬的貢獻越多,團隊產出越有品質,自然會讓主管的績效也跟著亮眼。